花脚大仙分享:《琉光溢彩——西洋玻璃器展》上篇
发布日期:2025-04-15 05:43 点击次数:198
《琉光溢彩——西洋玻璃器展》上篇
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特展
花脚大仙分享
为迎接2025年元旦和春节,营造温馨祥和的节日氛围,12月18日,由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与天津博物馆联合举办“美美与共”展览系列之“琉光溢彩——西洋玻璃器展”在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正式开幕。
展览共展出60件19至20世纪西洋玻璃器,分“金碧辉煌”“银华映彩”“方诸流映”“彩焕璇杓”“琪花吐艳”五个部分,展现近代西洋玻璃器的工艺特点与艺术风格。此次展出的西洋玻璃器五彩斑斓,美轮美奂,展厅灯光设计和形式设计也颇具匠心,为广大市民游客献上了一场视觉盛宴。
展开剩余90%本次展览展期截至2025年3月2日。
19世纪80年代波西米亚地区(位于今捷克共和国境内)生产钴蓝色镀金银玻璃洋菊纹瓶
瓶盘口、短颈、丰肩、肩以下渐收敛、圈足,器型流畅、灵动。通体钴蓝色透明玻璃,局部上厚釉彩塑造纹样造型,瓶的上部以洋菊和线条纹样为主,中部加入西方传统纹样卷草纹。通镀金粉凸显纹样造型,花瓣处点缀银粉。其纹样装饰繁简相间、疏密有致,与极具艺术感的器型相得益彰。
19世纪末20世纪初玻璃画珐琅仿陶瓷花卉纹玉壶春瓶
瓶撇口、细颈、垂腹、圈足。通体为乳白色不透明玻璃,瓶身用西洋技法彩绘花卉纹。玉壶春瓶又称玉壶赏瓶,是中国瓷器造型中的一种典型器形。
自15世纪起,中国的陶瓷便逐步风靡欧洲,至18世纪更成为尊贵的象征。这一时期,欧洲不仅热衷于中国收藏陶瓷,也出现仿制中国陶瓷的白色不透明玻璃器,这些玻璃器上通常带有釉彩装饰,成为当时欧洲的流行风尚。
已获得作者授权乐艺会发布
谢绝未经同意自行拷贝至自己公微号
发布于:江苏省